新闻信息中心

新闻信息中心

News Center
资讯分类

新闻中心

农业节水灌溉有哪些好处
目前我国推广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以下11类: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喷、滴灌、膜上灌膜下灌、控制灌溉、坐水种、平整土地改造沟畦、科学灌溉与节水管理、农业节水措施等。 农业采用节水灌溉的优点不仅仅是节水的好处,而是做到要高效用水,此节水灌溉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水利工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的组成,更是为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那么农业节水灌溉有那些好处呢? 其一,节约了土地 。 在古往传统我们的灌溉方法都是用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五级渠道将谁在送到田间这样的话有效的种植面积却大大减小到百分之七八十,但是用了喷、微灌以后就可以取消了田埂、沟渠的传统方式这样能够是有效面积增加到种植面积的百分之95以上,大量的节省的土地。 其二、经济效益好 ,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我们都知道农田的面积较大,灌溉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节水灌溉是一种全自动灌溉模式,拥有PC展示平台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远程操控,进行灌溉。 其三、减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量 。采用农业节水灌溉种地他大大的实现了现在的"三无",大量的减轻了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量,更是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向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其四、更是有利于保护环境 。渠道防渗,田间进行节水灌溉,能够非常好的预防了因为大水漫灌所构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缓解了由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引用河水带来的环境问题。 由于地理条件、环境气候、土壤差异的影响,农作物生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节水灌溉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情况,有效的改善土壤环境,为作物创造较好的生长条件。
Details 白箭头 黑箭头
施肥有“窍门”,老农教你6个施肥“顺口溜”,肥效翻倍
Details 白箭头 黑箭头
斜坡地带喷灌系统设计、安装、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斜坡地带,在本文可以理解成有地形落差的灌溉区域。比如丘陵地区(有时落差可达50m)、南方高山茶园(如云南,有些茶园落差到200m)、园林绿化上的堆土造景(也有落差达10m)等等。   通常情况下,要使斜坡地带的喷灌系统既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又易于管理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能有效地解决坡度作物的需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水太少影响作物的生长,水太多又产生许多其他的问题。   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满足作物生长需水情况下不产生地面径流,不侵蚀作物和地面,还有一个是在高落差区域,如何保护灌溉系统能安全运行?   下面给出这10种在设计、产品选型及安装上的使用技巧,能有效地解决坡度灌溉中的地面径流问题。主要侧重于园林、高尔夫坡度地带的灌溉设计、产品选择和管理,而农业上遇到同样灌溉问题要稍困难些,主要是面积大、落差大等,但同样也有借鉴意义。   1、选择合适灌溉控制器   为了减少地面径流,系统应选择一种能控制灌水时间的灌溉定时器,即时序控制器(如各个灌溉厂家提供的控制器)。每程序至少应有4个不同的启动时间,先确定每站产生地面径流所需要的时间 ,从而来调整每次的灌水时间。假如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启动时间来改变由于各站电磁阀运行时间过长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或选择高档控制器(如雨鸟ESP-MC控制器),这种控制器能提供间歇灌水,就是把总的灌水时间分成若干个循环,各循环之间留有足够时间让水渗入到土壤中,避免产生地面径流。   2、采用主阀和流量传感器设备   当灌溉坡度时,使用主阀和流量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可增加系统保险系数。在各站电磁阀前和坡度周围设置主阀,可减少主管路承压时间。一个关闭的主阀仅当收到控制器信号时,才给主管路供水。这种设备可减少喷头损坏、管道破裂及电磁阀损坏的几率。   流量传感器能探测到问题出现时的流量变化。假如校准适当,传感器与主阀将会一起工作,在出现额外流量的条件下关闭系统,保护坡面作物,确保系统安全。   3、系统管路中采用逆向隔膜电磁阀   使用逆向隔膜电磁阀,可减少由于电磁阀隔膜损坏而带来的问题。这种阀的内部结构不同一般的电磁阀,当电磁阀隔膜损坏时,能有效切断水流。换句话说逆向隔膜阀是有效的,因为它不工作时隔膜是在“关闭”的状态下,能切断水源。而一般电磁阀,在隔膜损坏时电磁阀处于“开启”的状态,在得到有效维修以前水流会不停地侵蚀作物。   4、使用有压力补偿性或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设备   使用有压力补偿性或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设备,获取最佳的喷洒效果。当压力调节器型号与厂家说明书上的性能相匹配时,安装在电磁阀上的压力调节器就能调整下游的工作压力。在适宜的工作压力条件下,喷嘴最有可能获得有效的和均一的喷洒效果。喷嘴压力若低于或高于工作压力,喷洒效果不好,其结果是作物受到损害,有可能产生侵蚀。   采用有内置压力补偿或压力调节器的喷头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因为适宜的工作压力被直接作用于各个喷头。这样有利于消除压力大而产生的雾化、减少因风产生的飘逸、能提供一种最佳的水滴位移条件,保护作物的生长。 5、调整支管间距来补偿由于坡度引起的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1:2的坡度来说,在喷头安装地的上方,喷洒半径只能达到其射程的80%,而喷头下方喷射半径却能达到120%的射程。这种观念许多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灌溉项目设计平面图上,坡度覆盖的面积比他们实际所做的小,坡度的效果不能从图上正确反映出来。   所以,沿支管方向上喷头间距应保持不变。坡度方向上从坡底、坡中直到坡顶,支管间距应由小到大,顶部喷头间距应为喷头射程。   6、沿着等高线方向布置支管   当安装支管线时,确信他们沿等高线方向布置。假如支管被沿着坡度方向进行不正确的安装,将产生由于高差变化而引起压力的不均衡,引起灌水均匀度的变化。   另外,斜面底部的高压区也会减少喷洒器和管路的使用寿命。   7、适当控制每个轮灌区喷头数量   每个轮灌区,喷头数量不能太多,以减少潜在的隐患。当你在某个区增加喷头数量时,系统管路和工程结构将发生变化,在系统关闭时,可能由于别的原因而产生破坏(如水击)。因此,一般不推荐把系统做大,除非系统安装有其他的保护设备(如减压阀、进排气阀等),能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   8、限制轮灌区内喷头数量   限制每个轮灌区内的喷头数量,以改善喷洒效果。考虑植物品种、降雨、日照、风向及其他气象因素对坡面不同区域的影响,将坡面分成多个轮灌区域,以充分满足不同要求。如果将不同植物混在一个灌区内,想让作物健康生长是困难的。   9、全圆喷头和可调角度喷头分在不同的轮灌区   把可调角度喷头编在一个独立的轮灌组中,这样可通过调整灌水时间,使降雨量与全圆喷头轮灌组一样,使灌水均匀。比较好的办法是选择降雨强度相匹配的喷咀,即当改变不同喷洒角度时喷头降雨强度保持不变,这样可保证所有喷头的降雨量相同,灌水均匀度高。 10、安装止溢阀避免侵蚀   确保止溢阀安装适当,在地形高差变化的情况下,当分区电磁阀关闭后,可防止高处管道内的水从低处的喷头流出。这样就能减少对绿化面积或坡面周围作物的侵蚀。安装以前检查喷头是否有内置止溢阀,这样可减少在每个喷头下面单独安装止溢阀。   说明:因为许多坡面绿化不采用草坪而种植其他植被,建议采用6"(15cm)或12"(30cm)升降喷头而不要用带立管的摇臂喷头,不仅因为升降式喷头改善了工作条件,而且隐蔽性好,不易遭受人为的破坏。   有效的坡面灌溉包括前期的规划设计、合适的安装及其可靠的保养、维护技术。假若这三者能很好解决,许多使用、维修、资金上的麻烦就都可以减少,坡面上的作物就能健康的生长。
Details 白箭头 黑箭头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
机器代替人力 提高生产效率   白露时节,秋意渐盛。在明光市苏巷镇戴巷村,却看不到秋天的影子。1.5万亩高标准农田,整齐连片,郁郁葱葱,在阳光下绿得晃眼。8月31日上午,种植大户周学华来到自家田间,熟练地操作起两台植保无人机。   “几百亩地,一天就能喷洒完。”周学华自豪地说,从2017年开始,他以每亩500元价格,从当地村民手中流转了400多亩地,只由夫妻二人管护。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从播种到施肥、打药,再到收割,使用植保无人机、旋耕播种机等机器,代替人力。   机械化耕作的前提是土地连片和设施完备。“村里三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一亩地分为好几块田,到了该排灌的时候,进水没渠、排水没沟,只能漫灌,而且每块田的灌溉需求不同,很是麻烦。有的田边没有大路,播种、收割的机器不方便进田。”戴巷村党总支书记曹士楼介绍,现在,土地集中交给了种植大户,每个大户至少有300亩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下,灌溉渠修好了,能灌能排,再也不用担心。道路硬化了,农业机械可以直接下田,田里再看不到弯腰的农民。“我家的15亩地也流转出去了,不种地还能有收益!眼看着全村都在机械化种植,效率高、效果好,亩产量也在增加,我心里别提多甜了!”曹士楼说。   在明光市蒋集镇蒋岗村,同样的万亩高标准农田中,饱满的稻穗低垂,这里的水稻已接近成熟,9月底就可收割。稻田黄绿相间,一眼望不到头,田里点缀着几座小桥和亭子,交相辉映。据了解,今年4月,四川广元农发集团定远分公司流转了村集体整合的1万多亩地,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我们种植的第一季第一产水稻,预计亩产量能达到750公斤。”该公司负责人吴敬善笑着介绍,“我们接下来还要打造观光农业,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水稻收割完成后,将种上万亩油菜,等来年春天,油菜花、小桥、流水,吸引游客观光。”   目前,滁州市已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544.2万亩,占耕地面积54.9%,2021年建设任务量全省第一。“近年来,市里充分考虑土地规模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需求,集中土地,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先建设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机耕生产道路等设施,引导农田‘宜机化’改造。”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王晋说,此外,滁州市还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推进农田建设与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农村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功能。   “互联网+农业” 精准管护农田   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技术让高标准农田大放异彩。   在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内,大屏上展示着智慧农业的运行后台,平台板块包括水稻和芡实精准生产管理、农产品网上展厅等9个板块。经工作人员操作,记者看到产业园内高标准农田作物的实时生产情况。“目前,产业园已经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其中,95%农田全面使用物联网监控技术。”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恒田介绍,2019年开始智能化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通过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水稻、芡实生产的关键数据。   在产区农田一角,记者看到一台远程农田自控闸门设备。“打开手机软件,可实时看到稻田里的水深。只要点一下,就能远程控制闸门开关。”叶恒田告诉记者,土壤墒情也能及时监测,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在手机上还能看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等数据。“以前仅凭经验种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哪块田缺水了,是否要追肥,虫害情况怎么样,在手机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叶恒田说。   在叶恒田眼里,高标准农田不仅是修路挖渠,更是利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让生产方式和产品质量都达到高标准水平。据他介绍,天长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20万亩农田,通过“田、路、水、电、网”的综合开发,已建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的智慧化高标准农田。   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峨桥镇浮山村的种植大户桂万发也感触颇深。“我种了几十年的田,一直认为这是体力活,现在的高标准农田,居然能实现全程无人化,种田变成了技术活!”桂万发告诉记者,改造完成后,亩产量提升了14%,大米品质得到提升,价格也卖得更高了。   近年来,芜湖市探索打造“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发展智慧农业。配套建设田、土、水、路等工程,同步建设田间智能设施,通过对水稻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和智能作业等手段,实现高品质农产品输出。   粮食品质提升,进一步推动品牌建设。“三山经开区利用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地域优势,立足优质稻米生产,结合‘芜湖大米’品牌打造,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和‘芜湖大米’基地建设紧密挂钩。”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农村发展局局长马斌介绍,2020年以来,全市建设高标准优质大米原粮生产示范基地15万亩,亩均较常规水稻增效330元。   基础设施升级 发展绿色农业   在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政和村,润程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与别的地方不同,田里看不到用于排灌的明渠。农场负责人周能为今年50岁,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我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这个机会,把所有农田明渠排灌改为暗管排灌,用无压管网灌溉农田,可以节约不少水资源。而且,暗管能减少水土流失,优化农田的生态环境。”周能为说。   暗管灌溉实施后,周能为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以其为基础,结合村里农厕粪污集中收储项目,以有机肥料替代了化学肥料。“粪污是最好的原生态肥料,将粪污用到农业生产中,就是变废为宝。”周能为告诉记者,家庭农场利用智能水肥一体机,将加入微量元素的粪污与清水配比,通过暗管排向各个田口,只需在手机App操作,就可完成600余亩高标准农田的灌溉和追肥工作。“这个系统还能实时监测气温、风力、农田含水量以及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我可以根据提示,对水量、肥量精准调节。”   改善高标准农田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很关键。“我们鼓励种植大户减量施用农药化肥、利用种养废弃物,采取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钱扬贵介绍,六郎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润程家庭农场、戴二保家庭农场两个家庭农场粪污设施,可将周边5000余户农户家庭粪污资源用于农田耕种肥料,不仅解决了农村卫生厕所粪污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化肥用量,方便农业机械作业,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省农业农村厅综合开发局综合处处长王猛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50万亩,占耕地面积56.1%。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平均亩产增加100斤以上,为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粮食生产“17连丰”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350元。
Details 白箭头 黑箭头
智慧农业的太原模式:手机成为新农具
秋日送爽,更送来了金色的收获,在我们太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传统大棚变身“智能大棚”,让大棚的管控借助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为传统的设施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太原版的“解决方案”,而受益的农民在这个秋天的收获更是沉甸甸的。 这里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柳湾村,九零后大学生韩康毕业之后选择回乡创业,从2015年起,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经营起汾柳农庄,种植当地特色农作物:葡萄,今年20万斤的产量让韩康很是满意。 清徐县汾柳农庄负责人 韩康:大棚内的20万斤葡萄在一个多月以前都卖完了,我感觉我们农庄现在发展还不错,因为我有两个好帮手,一个是我叔叔,他有多年种植葡萄的经验;另一个我有一个智慧大棚控制系统,这两个好帮手缺一不可。 可是这两个缺一不可的好帮手,在一开始却水火不容,主要是韩康的叔叔实在看不上这个控制系统,但是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让韩大叔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清徐县汾柳农庄技术总工 韩俊生:正好安装的过程中下了一场暴雨,安好的我一按按钮,它一到两分钟自己就盖好了,剩下的那些没安装完工的,我就还是手工摇嘛,它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摇完。摇完以后已经进入好多雨水了,这个葡萄就怕雨水浇,浇上以后就带来病害虫害。 通过操作方铁盒子的按键,或者连接手机小程序,即便千里之外,卷帘、通风、灌溉、打药等以前一系列繁重且耗时长的农活,瞬间变得轻松快捷,在出力的同时,这个设备更给大棚装上了“大脑”,自动补光、缺肥警示、湿度调整等各个信息,通过后台大数据计算对比后,精准地提供给用户。出力又出智,这个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5G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好帮手,很快在临近的十里八乡得到推广。 山西方圆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扬:上面是园区的监控,下面是园区的电子沙盘图,我们用AR技术可以对园区内的大棚进行一个精准的控制,管理人员坐在中控中心内就可以对园区内所有大棚进行远程的控制。经过我们测算,园区使用这套管理系统之后,每年可以节省20%的劳动力,增收达到40%。 这里是清徐县杨房千亩城郊农业示范区,在智能系统的支持下,各个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收获了一茬又一茬,而在这其中,最高兴的是上了年纪的“菜把式”。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杨房村村民 杨虎儿:生菜再有五天左右就可以上市了,这一棚生菜价格好,估计能卖到两万多块钱。现在咱们用上温室的智能化以后,省时省力,效益还好。像我今年六十了,如果要是种那个老式棚就干不动了,要是智能化这个棚再干十年没问题。 互联网与农业结合,农业拥有了“智慧”,科技力量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走进了寻常农户家,从手工操作到“手机玩棚”,今天“手机种菜”已成为当下农民的新时髦,一场大棚技术革命正在太原的田地里书写。(记者 李白娟 王小松)
Details 白箭头 黑箭头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未来十年如何推进?答案在这里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主持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邱天朝、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姜大峪、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出席发布会。
Details 白箭头 黑箭头
上一页
1
2
...
5

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山东省泰安市东部开发区小井工业园

15949816667(微信)   0538-2099331 

淘宝:泰山企业店 / 阿里:智能水肥一体机 

ADD WECHAT FRIENDS

加微信好友:免费咨询、设计、报价

公众号二维码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